不过,身为老狐狸的张居正很清楚如此举措会引来多大的反对之声,历代先皇何尝不知清丈土地能创收,只是骇于广大靠兼并偷税漏税的地主豪强势力,始终未能成功。可挑战性也是动力,一旦真的做到了,那定是剔除宿弊的壮举。为了减少阻力,避免一刀切,张居正选择了如今最流行的“试点法”,先在远离京城的福建试点,遇到刺头集中力量精准打击,然后吸取经验总结教训,逐步推行到全国,清丈工作终于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这一清就是三年,三年之后,正是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丈量工作到达尾声,新的“鱼鳞图册”如实编制出来,若有豪强违抗、官员庇护的情况一律严惩,这一番大动作,让全国查出来一百八十多万亩隐身土地,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让普通的小农减轻了不少负担。不过,因清丈土地而不得不补齐税赋的大地主们却是叫苦连天,对张居正恨之入骨,只等着有个机会能让他翻倒下台,回归从前逍遥富足的好日子。
殊不知清丈土地仅仅是张居正进行经济改革的第一步,重头戏放在后面,那就是教科书里面常作为重点难点考点的“一条鞭法”。这条鞭法简单来说,就是将部分徭役都摊入田亩,然后田赋连带各种名目诸项简化,条鞭征收,统一计亩征银,既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减轻了百姓负担,还增加了政府收入,可谓顺应时代发展之举。此法自嘉靖时期便初见端倪,只是掌权者逡巡不决,畏惧各方阻力而迟迟不得普及,张居正凭着过人的胆识和难得的机会,将这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一口气推行了下去,赋役方式从实物和劳役向白银的转变,让中国完成了白银货币化的转变,也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货币财政体系,这一切无不迎合商品经济迅速繁荣的明王朝大势,是最具有历史深远性的明智之举,如若坚持推行继续完善,中国能够自主完成现代化转型或是可期待的。这一场洗髓式的经济改革之后,明王朝面貌焕然一新,万历不靠谱的爷爷只顾着修仙导致月光年光的国库,终于又见到了久违的“充溢”模样,有人以“最称富庶”一词来形容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前后的国家状况,一时间虚耗尽补,回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