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经过多年发掘后证实,这就是《史记》中所说的“殷墟”,即商朝中后期的都城。直至今日,殷墟进行了近百年的考古发掘,它的龙骨、青铜器与玉器,解开了一个又一个历史谜团。
从商朝开创者商汤到第20位商王盘庚,商王朝曾多次迁都。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烈,社会动荡不安,盘庚为安抚民心,率众迁徙到了今安阳一带,发现这里气候宜人、地形优越,西有太行山为天然屏障,从南到北有洹河、漳河等河流贯穿,于是决定在此建都。
当时,这一带叫作“北蒙”,盘庚迁都后,将其改名为“殷”。直至商亡周兴,殷作为都城已历时273年。
盘庚的侄子武丁,为史书记载的一代英主。武丁在位时,政通人和,文化鼎盛。他不拘一格选用人才,起用工匠出身的傅说为重臣,率军征讨周边的土方、鬼方等部族,使商朝成为西起甘肃,东至海滨,北及大漠,南逾江汉的大国,史称“武丁中兴”。据统计,目前出土的15万片龙骨中,武丁时期的最多,占70%左右。
殷墟考古中发现的妇好墓,印证了武丁时期的繁荣。妇好为武丁之妻,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将军。她多次带兵出征,甲骨文卜辞中有“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