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介绍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重写的“讽喻”目的/功能已经完全压倒了“解释”目的、功能。作家的重写不再致力于往古事中灌注新观念,彰善瘅恶的传统史观重新回归,[5]成为重写的主流。岳飞、文天祥、史可法、陆秀夫、瞿式耜,这些忠臣良将被一再重写,凸显的是爱国精神,他们抗敌救国置生死于度外,其忠贞气节正是传统史观中春秋大义的表征。《左传·昭公元年》中就有“临患不忘国,忠也”的说法,《左传·僖公九年十年》记载献公向荀息托孤的时候,荀息即许以忠贞,后来荀息果然“以死继之”。[6]春秋时代士人此种忠贞誓死的道德律,也涵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义”字当中。文天祥等人的故事苍凉悲慨,既让人心中凄恻,也令人血脉贲张,他们共同的死亡结局,正为其践行春秋大义之“贵死义”而具有了沉重的意义。[7]在全民抗战的时节,作家纷纷重写南宋与晚明,可谓“发潜德之幽光”,起着振奋民气、凝聚人心、针砭时弊的作用。就像胡山源,早年组织弥洒社,主张顺着灵感创作,20世纪40年代则在《万象》《小说月报》等杂志刊载了《明季义民别传》系列小说。
相关影视:必看三年片在线爱奇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