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
自从要素禀赋理论提出以来,经济学家们就开始对其进行拓展和检验。在所有拓展中,影响较大的是一系列基于要素禀赋理论的相关定理的提出与阐发。其中与原始的H-O理论本身联系最为密切的定理主要有三个:两个关于商品价格变动与要素价格变动之间关系的定理,即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一个关于要素禀赋变化及其影响的定理,即罗伯津斯基定理。这些定理是在要素禀赋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国际贸易动因而得出的,应该算作H-O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有人将它们称为广义的要素禀赋学说。以下分别介绍这三个重要的定理。
①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
按照H-O定理的推断,国际贸易首先会促使两国同一种商品价格趋于一致:封闭经济下本国较为便宜的商品受到外国较高价格刺激而大量出口,价格随之上升;本国原来较为昂贵的商品受到便宜的进口产品冲击而价格下降。如果不考虑运输成本与贸易壁垒因素,国际贸易带来的最终情形便可想而知:两国同一种商品的价格均等化。由于商品价格是由要素相对价格决定的,因此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商品相对价格的上述变化对要素相对价格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美国经济学家斯托尔帕(Wolfgang Stolper)和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两人共同研究得出重要结论: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上升,并使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这就是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